抗战老兵展之淞沪会战

发布时间:2020-08-26 17:47   本文被浏览过:

淞沪会战
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

    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同时也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死伤5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87师、88师及148个师和62个旅80万人,统计死伤33万余人。日军因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而损失惨重,并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该会战也直接导致了南京战役的失利。

淞沪会战老兵资料


郭运生,1919年生,河南西平人。【卢沟桥抗战】
1937年初在河南西平县参军,入伍后在河南长葛县受训3个月后北上北平,编入第29军第37师第110团3营,随部队驻防宛平城。卢沟桥事变爆发,郭运生所在第110团3营首先参战。因武器悬殊难敌日军,撤至南苑第29军驻地。日军猛攻南苑,副军长佟麟阁与第132师师长赵登禹牺牲。1940年部队驻防湖北宜城,同年参加枣宜会战,在钟祥县的一次夜袭中,消灭日军一个中队,把中队长的头砍掉带回。之后部队在湖北一带驻守,直至抗战胜利,部队奉命到孝感受降。


陈祖振,1915年生,广西来宾人。【淞沪会战】
1934年报考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南宁分校第8期,1937年6月毕业,分配到第7军第24师第72团当见习排长。同年10月部队开赴淞沪战场,第24师改编为第172师,在蕰藻浜与日军交火。战斗中被炮弹片打中腿部受伤昏迷,送南京养伤。伤愈后调第31军第138师第414旅第827团3营9连,任代理连长。徐州会战中,随部在安徽嘉山县(今明光市)阻击日军北上增援,之后进入大别山驻防。1938年7月,在安徽太湖县花凉亭阻击日军进攻武汉,迫使日军绕道。武汉会战后,调任安徽立煌县第21集团军总司令部参谋处当参谋、教官,直至抗战胜利。


邓维敦,1916年生,广西南宁人。【淞沪会战】
1933年入伍,抗战时在第48军第174师第1039团医务所任职。1937年上半年驻防桂林,11月上旬随部队至上海南翔参加淞沪会战。1938年参加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同年10月退至安徽大别山休整。1940年5月,日军集中兵力向湖北枣阳县进犯,旨在消灭第5战区主力,枣宜会战爆发。第48军前往增援兄弟部队第84军,之后回到安徽潜山县驻防,与敌开展游击战。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返乡。


钟德元,1919年生,广东平原人。【淞沪会战】
1937年高小毕业自愿参军,在广东河源受训,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受训新兵们在广州编入第66军第160师。淞沪会战爆发后,部队开赴上海,在刘家行一带构筑阵地对敌作战。上海沦陷后,钟德元随部撤至安徽泾县整训。武汉会战时在江西庐山一带作战,部队被打散,钟德元左腿受伤,伤好后被收容整编到第73军第15师当通讯兵,在湖北公安县与日军打游击。1943年请假回家探亲,自此脱离部队。


孙永清,1917年生,河南确山人。【淞沪会战】
1937年初新婚不久被保长抓壮丁抓走,先到信阳师管区,再送往徐州九里山营房训练处入补充团。1937年8月淞沪会战开始,中国军队伤亡惨重,孙永清作为新兵补充进入柏辉章的第102师第607团3营8连7班,在上海宝山、苏州河、南翔等地与日军作战。同年11月,部队撤到南京浦镇,作为江防部队驻防江北,南京城破时在北岸接应撤退的兄弟部队前往滁县,之后回陕西整训。1938年7月,部队急行军前往武汉支援武汉会战,在江西德安万家岭战役中阻击日军攻打南昌,遭到日军反包围,最后得友军支援突围。部队在江西安福县休整后参加了第一、二、三次长沙会战。抗战胜利后部队在江西接收日军物资。1947年孙永清任代理连长在南京龙潭江边驻守。1949年南京解放,离开部队回乡。


毛自新,1920年生,湖北江陵人。【淞沪会战】
1937年被抓壮丁到荆宜师管区,几天后送到洛阳。之后在许昌领取武器,再乘火车到上海,补充到第1军第1师第2旅第4团1营3连当步兵。时值淞沪会战期间,所部在上海吴淞口抗击日军。由于中日双方部队武器力量相差悬殊,部队兵败后从上海撤到河南罗山县。后在陕西华县补充兵力开往陕西潼关县驻守。1949年离开部队回乡务农。





分享到:
抗战史上的今天

展览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