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抗战人唱的《松花江上》

发布时间:2023-10-19 09:54   本文被浏览过: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亡国奴的悲惨遭遇,喊出了东北人民抗日救国的强烈心声,点燃了全国民众的爱国热情,鼓舞更多的人走上抗日战场。你听过原版吗?可以去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重温抗战旋律。

馆内藏有九个版本《松花江上》
 


      “我一直心生念念想找这张最早版的唱片,听听当时抗战人唱的《松花江上》是什么样,久寻无果,得知杭州有位收藏家手上有,就打电话去问,对方说卖,我说行。今晨,就快件到我馆中,了却我多年心愿。”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吴先斌告诉记者,著名三大抗战流亡歌曲之一《松花江上》,从36年诞生以来,一直靠囗囗相传,直到40年在香港灌制了首张唱片。

      在当年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为人所知。当时,这首歌曲并没有出版,而且谁也不知道作者是张寒晖。张寒晖生前谦逊自持,不露声名。当年歌曲《松花江上》发表时,他没有署上自己的名字,坚持冠以“平津流亡学生集体创作”或注以“佚名”。

      吴先斌说,这版估步估计是发行于1940年之前,由爱国华侨在海外录制,由辛瑞芳演唱,词曲佚名。馆里藏有九个版本的《松花江上》,但都不是最早的版本。比如东方唱片在上世纪60年代推出的版本,还有李光羲版的。吴先斌介绍,“这种唱片很难找,当时发行需要条件,播放也需要条件,而且不易保存,一不小心就裂了,能够留到今天很不容易。”
 


      1964年国庆节前夕,为庆祝新中国成立15周年,在周总理亲自领导下,排演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将《松花江上》与《农友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八月桂花遍地开》《到敌人后方去》《大生产》《南泥湾》等革命历史歌曲一起编入其中。1964年10月2日,《东方红》在人民大会堂上演。3500多名专业和业余文艺工作者参加了演出,在第四场“抗日烽火”中,人们再一次听到了那首如泣如诉的《松花江上》,两位演唱者都是当时著名的歌唱家,女声为总政歌剧团的张越男,男声为中央歌剧院的李光羲。这首饱含着血与泪的抗日流亡歌曲,在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后传唱全国。歌曲在一唱三叹中,把中国人因日本入侵背井离乡的哀伤与心灵深处的不屈表达得淋漓尽致,强烈地触动人心,激发斗志,成为中华民族刻骨铭心的抗日歌曲之一。

“佚名”背后人民艺术家张寒晖

      这首歌的词曲作者是音乐家张寒晖。他是河北定县人(今河北省定州市)。1925年入北平国立艺专戏剧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在北平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4年回老家组织抗日救国会,同时从事小说和戏剧创作,为宣传抗日奔走呼号。1942年任陕甘宁边区文协秘书长,他创作的《松花江上》《军民大生产》《去当兵》等著名歌曲,曾在解放区和全国广为流传,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1946年3月11日,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张寒晖病逝。

      早在九一八事变后,张寒晖利用民间小调填写了大量抗日歌曲,例如《可恨小日本》《告我青年》等。

      1935年,张寒晖在东北军出版的《东望》杂志上,见到王以哲将军写的一段文字:“我们何时能返回那美丽的田园?何时能慰我们的祖宗于地下?又何时能救我亲爱的父老兄弟姐妹于水火之中?”王将军遒劲的字体,以及对家乡的悲情,让张寒晖文思泉涌,写出《松花江上》歌词: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从东北军教歌回来的路上,见到了正失去了丈夫的妇女在坟上烧纸,哭嚎着思念亲人的凄惨、悲伤的长腔。这给了他灵感。“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抱着这样的念头,1936年11月,张寒晖创作出了用悲凉的哭丧调唱出悲愤的幽怨的歌曲《松花江上》。歌曲以带尾声的二部曲式为结构,倾诉性的音调贯穿全曲,并兼有叙事和抒情的特点,真切感人。吴先斌介绍,在谱曲时,张寒晖采用了河北定县城南寡妇哭坟腔的大悲调,同时还采用了一些北方昆剧腔。在西安事变前,张学良在听到东北流亡学生演唱《松花江上》时曾热泪盈眶。

      在延安期间,张寒晖创作过《军民大生产》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歌曲。因长期积劳成疾,1946年,张寒晖不幸英年早逝,年仅44岁。葬礼上,在场的200多人齐唱《松花江上》,送作者最后一程。令人惋惜的是,这位《松花江上》创作者,一生都未去过东北,去看看他所热爱的松花江。1946年3月24日,延安《解放日报》刊登文章称,应该给张寒晖立两块碑,一块立在延安,一块立在松花江畔,纪念这位艺术家。吴先斌表示,《松花江上》,既是一曲哀歌,又是一曲战歌。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将侵略者赶出了家门。但这首深入人心的歌曲至今被广泛传唱,且还将被久久传唱,成为了中华民族记忆的一部分,年轻人了解这首歌很有意义。

      据不完全统计,在抗日战争时期,产生了4000多首抗战歌曲,能够有条件录制成唱片的有300多首。目前,博物馆正在全国各地征集抗战歌曲唱片,已经收集到100余张,比如《义勇军进行曲》《保家乡》《国难来了》等,仅今年就收藏了70多张。吴先斌透露,自己想打造一家“有声音”的博物院,“希望能让人们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民族呐喊。”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分享到:
抗战史上的今天

展览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