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期:王银泉《南京大屠杀史实的翻译和国际传播》

发布时间:2022-11-29 11:27   本文被浏览过:

主办单位: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季我努学社
联合主办单位: 爱德基金会、超星数字图书馆、中信数字出版、拇指阅读、《历史教学问题》杂志、《温故》杂志、《新华月报》杂志、凤凰历史频道、 腾讯历史频道、网易博客频道、中华军事频道等 
 
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季我努沙龙     学术讲座第40期
南京大屠杀史实的翻译和国际传播            主讲嘉宾:王银泉
时间:2019年12月21日上午9:30-12:00


主讲人简介:
王银泉,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三级教授,外国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外语学科带头人,外语一级硕士学位点和翻译硕士学位点负责人,南京农业大学典籍翻译与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创始主任。主要兼职包括江苏省文学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国家标准研制专家,世界翻译教育联盟语言景观翻译与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翻译史研究专委会副会长,文化部中国文化译研网中医外译专委会主任委员,江苏省科技翻译工作者协会副会长,江苏省翻译协会对外传播话语研究专委会主任委员,世中联翻译专委会常务理事,中国翻译协会对外话语体系研究会委员,全国高校海外汉学研究学会创始理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英译主要审定人。完成南京大屠杀史实国外展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展品文字说明、语音导览词、慰安所旧址陈列馆语音导览词的英译审定等系列翻译项目10多个,担任中美合拍剧情片《南京之殇》全部台词翻译(该片2018年4月27日荣获美国电视界最高奖“艾美奖”)。
内容简介: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开始对我同胞实施长达四十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三十多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灭绝人性的法西斯暴行。但受地域、政治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国际社会对这段历史的了解还是非常有限的。王银泉教授通过精准翻译致力于在国际社会上为南京大屠杀正视听,在南京大屠杀史实的国际化传播推进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


    主持人:非常欢迎各位来宾的参加,首先,简单介绍一下王教授,王教授是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教授,具体关于他学术的介绍相信大家在海报上看到了,主要提一下,跟今天这个主题相关的,就是王教授在南京大屠杀史实翻译和传播这一块做了很多的工作,像南京大屠杀国外展览包括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一些文字说明,其中中美合作的《南京之殇》全部的台词是由王教授的翻译,该片获得了于2018年获得了美国电视届最高奖“艾美奖”,同时王教授还担当政府赴丹麦雕像坚固和展览,特邀媒体顾问,今天非常荣幸邀请王教授给我们讲南京大屠杀史实国际传播维护人类和平与发展这场主题讲座,大家欢迎!
 
    王银泉:感谢各位,感谢吴馆长的邀请,我刚刚走马观花的看了一下,我觉得非常了不得,能有这样的一种家国情怀,吴馆长花这么大的精力是不容易的,历史肯定我们要把它留住记忆的,而且这段历史特别特殊,我怎么样更好的让更多人知晓,我在网上看到,我们纪念馆有一段理念一样的,我们不仅要有民族的记忆,要有国家的记忆,不仅要个人记忆,还有国家记忆才能有民族的记忆,我想南京大屠杀的史量已经成为联合文教科的组织的世界记忆遗产,人类要成为世界记忆,全人类的记忆,这里头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我选这个点,当然我做的工作相关。
    光我们知道不够,我们还要让更多的国际社会来了解,还有一点,我本身不纯粹这方面的专家,但是我本身对历史也感兴趣,二战史的欧洲战场,亚洲战场都比较知道一点,其次主要是因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邀请做了一些翻译。同时,另外一个身份我是江苏广播电视总台的英语新闻的审稿人,我们电视台的方面也做了一些片子,包括外国人也做了南京大屠杀十集的连续片,刚才提到的中美合拍的剧情片《南京之殇》获得美国的艾美奖,当然我做了台词的翻译,今天的重点当然不是翻译问题,把这个背景我想跟大家梳理一下,有些大家可能熟有的不一定熟,我们一个共同的认识,二战的这段历史里面,应该说,日本那边,我个人的身份,不能代表官方,不是那么实诚,就是说,爽快,痛快。你做了错事,你就认错就认错了呗,他不认,他每次都赖皮,但是他每次赖皮我们就抗议,我们在家里面祭奠,那肯定是不够的,我们让众多人的知晓。
    焦点问题是哪三个焦点,中日关系的影响历史上的焦点问题可能说,甲午战争比较远,现在是二战,一个是日本人会做什么事呢,第一个是历史的教科书,他篡改历史。他说他没到中国侵略,我们承认吗?比如说,我到南京玩一下,(英文)懂英文知道,那是不一样的,一个是教科书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参拜靖国神社,官方的参拜是不合适的,确实是我们政府的态度是对的。
    第三个就是南京大屠杀,这里面我想从翻译落实,要把翻译做好,比较对历史很了解,有的回归历史当时的说法。特别是我自己提炼出来,我要做好翻译,第一要强调,史实可靠,我这个说法历史上就这么说的,符合当时历史背景的。
    第二个翻译的语言,英语翻译的地道,我曾经在前一年,12月份,在中国海洋大学讲南京大屠杀翻译的原则,原则也维护国家的利益,还有一些技巧,讲完了之后,台湾东吴大学的一个教授给我加了十个字,每个中国人只要有机会做好这个事情,一直可敬是这个意思,我结合我自己做的事情。
    南京大屠杀是官方的这么一段文字的叙述大家可能了解了,文字我就不念了,大家可以看一下。其次,还有从2014年开始,国家公祭日这个事情大家知道,前不久结束了,今年的第6个,这个事情上升到了国家的高度是高度的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每年都是,都是习总书记来的。
    每年的格调我想我自己的观察是,都要到政治局委员,今年是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长来的,所以是很高的格局,这些图片大家增加一下印象,这个是首届习近平总书记的参加,这是公祭日,有人没去过的话,它就是纪念馆,就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这个广场就这么一个地方。
    这是80周年的时候,我应邀参加的这个,我给大家分享。就刚才讲过的,南京大屠杀档案中的世界记忆的遗产,我觉得吴馆长他们对纪念馆有这么一句话,不仅是个人的记忆,而且要变成国家的记忆,国家记忆个人记忆才能成为民族的记忆,我觉得我们还要成为世界的记忆,本身就是成为世界记忆,是世界记忆的遗产,而且这个是很了不得的事情,大家有没有知道,慰安妇关于史料的深进,世界记忆,就被日本人阻挠就被成功。
    联合国的教科文的组织对日本有点妥协了,日本是最大的出资国,我们要出钱就是国际机构有危险,你如果这样的话,我就不给你钱,后来教科文组织在慰安妇史料世界记忆遗产的问题上暂时没有通过是妥协的,能做好这一步是非常的不容易。而且,这段文字实际上是我自己的认识,大部分的档案被联合国教课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标志着这段名著成为了世界的记忆,所以我想今天有这个机会,我想跟这边抗战的博物馆,我觉得我们是完美的吻合的,我们是个人记忆、国家记忆、民族记忆我们还要成为世界的记忆,这几年我跟当年南京安全区的救援中国人的国际友人的后代,他们每年都来参加公祭日,我跟他们交流的比较多,比较熟悉,他们都说(英文),国际社会关注这段历史几乎是几乎是特别少,不知道,当然后面我讲一下。
    加强对南京大屠杀史实的国际化的传播,促进国际社会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了解日益增强,让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人们积极所爱,开创和平发展,共同繁荣美好的未来,我觉得这个也是今天我这个主题,我觉得国际传播能促进人类的和平事业。为什么说国际社会,联合国有这么一个大屠杀受难者的国际日的,它只纪念纳粹是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屠杀难民的这么一个史实,因为那天是苏联红军解放了奥斯维辛的集中营,那么联合国大部分在2005年通过把这点变成了(英文),Holocaust原先是圣经里的词,浩劫、劫难,现在基本上国际市场的场合下,二战期间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在欧洲、美国都用这个词。
    这个是联合国大会去年的一个纪念,这是场合,这个是联合国的官网,官网上面都有关于大屠杀外场,每年都有纪念的活动,官网有中文版、英文版,我做了一个截屏,大家看一下,这个活动不包括我们的南京大屠杀,当然我也许不了解背景,我不能个人胡说八道。
    我们感到欣慰的是什么呢?西方社会,或者是中国以外,唯一的地方,通过一个法案就是把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的纪念日,那个地方华人比较多可能有关系,所以我就想起来,20年前我在加拿大访学期间,1998年应该是8月15日,日本投降的那一天,我们很多华人或者留学生去日本驻加拿大的门前去抗议,去示威,我印象特别深刻,就是虽然那个没有通过,那个行业也没有照片留下来,我在现场我们学校的学生当年在学校认识他的,当年在加拿大的留学,巧了就在门口。
    所以说,这个有这个传统,加拿大的安大略省议员黄素梅女士提出了这个议案,为什么提出这个议案?黄素梅讲了安省是加拿大最重要的省,充斥发生了欧洲大屠杀中的暴行,历史教材都有,可是同样在亚洲,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的历史的惨痛的史实都没有,没有提到,二战期间,日本在中国的暴行历史教材提都不提。我们学生不仅了解不到日军在二战中灌输亚洲人民恐怖的策略,而且了解不到日本侵略军对亚洲妇女儿童惨绝人寰的杀戮。
    加拿大还有一个华裔的员叫关慧贞在哥伦比亚省的,她在呼吁,加拿大的国家层面,国家层面也要变成一个大屠杀的纪念日,我们来看关慧贞,她说,这是电视的截屏,30年之前,日本军队强奸了这么多的中国妇女杀了这么多的中国人,而且南京大屠杀列入了教科文世界记忆名录,这是国家的不是地方的。我们再来看,欧洲对犹太人被屠杀,他们是大张旗鼓的,大范围的全社会公开宣传的,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呢?8月份我去丹麦,我和大家分享一件事情,告诉他们辛德贝格,我待会儿跟大家讲,有的人可能知道辛德贝格。
    美国还有这么个的纪念馆,我说的巧合也是20年前,我去加拿大访学,去美国走马观花的看一看,我还去过那个纪念馆,你要参观之前,每个人会拿到一个小本子,上面就写着(英文),参观的身份证,中间也会标(英文),我觉得这个我们在做这样的公益讲座我觉得我们都是有情怀的。
    我们就是为生者、死者作证,这就是小小所谓的参观的身份证,所以博物馆这个地方以后我们也会仿效我们做一个事情,每个人都可以参观,这些场合都有讲究的,互相学习。三年前去美国夏威夷的大学参加一个国际的学术会,大家知道,去夏威夷就会去珍珠港他们也有讲究的,所有的参观者要参观现场的话,先进行一个厅,这个厅放一段有关的录像、纪录片,来介绍珍珠港事情爆发的前和后大概的情况,这个是非常有效的,包括纪念馆那边,都是提到的,这个工作还值得做起来,特别是我们要有一个纪录片,所有参观的人你要看这个片子再去参观,还有一个背景我们特别要做英文的,这个做英文的还是很有影响的。
    它的展柜里面有这些东西的展出,所以说,这个是一个仿照的,犹太人家庭的厨房,这个是犹太人的图片,这是犹太人被抓过来的时候,这是一个装犹太人的车,这是犹太人的集中营,关于纳粹屠杀犹太人的经过,这部电影拍的是很好的,它完整的再现,纳粹怎么从欧洲各地把犹太人抓起来,从闷罐车给他们运到集中营,我们说是大部分人到了就屠杀掉了,屠杀的名誉上是给他们洗淋浴,然后让他们进一个房间,其实是毒气室,进去就熏死了,少数人会一些技能的留下来的,给他们服务,给他们做皮鞋,做裁缝等等,园艺什么的都有,那么我们讲了张纯如这个点,张纯如一直想讲一个历史,他是在写第一本书钱学森的传记的时候,他接触过史料的,他很震惊,他毕竟生在美国,当然他是我们的中国人,而且并不是很远,他只是祖父生在淮安的,祖父、父亲、他还是很近的,所以我们最近去淮安搞了一个活动,跟大家简要分享一下。
    他要想把南京大屠杀的出版社,你看犹太人辗转世界各地,传播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暴行,人们对远在东方的中国,经历的苦难知道的很少,美国的战略政策,将南京大部分的话题置于出版社事情之外,南京出版社试图出版南京大屠杀研究史实英文版,遭到了剑桥大学出版社的婉言谢绝他们不说,美籍华人张纯如1997年在美国出版的(英文),成为西方第一本记录南京大屠杀真相的图书,震惊国际社会,才让西方国家逐步了解南京大屠杀的真相,美国图书的边界(英文)听到张纯如讲的非常的困惑,就是这样的背景。这就是那本书,这本书知晓的程度比较高,如果不了解还是要了解,有些大学的老师,大学的教授,都问我,我做的翻译吗,《南京之殇》,我们的英文名叫Nanking,我们的教育都有欠缺,问我说,为什么叫Nanking,南京那个时候就叫Nanking,我们那个年代有另外一个拼音的系统,不是我们的汉语拼音系统,我们的年轻人几乎不知道,我跟孩子们上课,我说你们汉语拼音是什么时候开始用的吗?他们就啊,他们啊的感觉好像就是老祖宗生来就有的可能,1958才有,有的人想,新中国成立就有的,新中国以后要有研制,要有时间,那个年代我们的地点、人名的拼写是不一样的,蒋介石要拼成藏开深(音)这是学术笑柄了,这也是一种尝试知识。
    Nanking是那个年代,那个时候它这个城市不叫南京,中文叫南京,拉贝日记里面大量的提到了(英文),你怎么翻,这不是大学医院,其实就是鼓楼医院,为什么?鼓楼医院是当时南京的一所医院,什么大学?就是University of Nanking,你说老师我懂,南京大学不对,英文名字叫,University of Nanking,但是中文叫金陵大学,就是那个年代并没有南京大学,有金陵大学,有中央大学,但是没有南京大学。所以,拉贝写的Universe of Nanking hospital,就是金陵大学医院,其实就是我们的鼓楼医院。
    刚才这个书名我跟大家也讲一下,张纯如这一期的相关照片我们看一看,这张照片百度上被引入最多的,这是当年她受到希拉里第一夫人的接见,他在南京来寻访历史的资料,来采访幸存者,这张照片是知名的,这个中间是夏淑琴,夏淑琴是什么人呢?在《南京之殇》也有的,南京的海报,约翰·马吉她家9个人,七个人当场被鬼子砍掉了,剩下他和妹妹两个人,身上也被捅刀了,躲在角落里面,刺刀刺到了,但是没死掉,马吉知道之后赶快拿着摄影机给他拍了,因为那段历史就是说,大家一定要有一个了解,是怎么个过程,纪念馆的安全区。
    这张照片是周一几天前在淮安张纯如的纪念馆刚刚拍到的,其他的途径我也可以获得,因为那个地方有我就拍了,像吴馆长的纪念馆以后市里面会有某种的互,因为淮安张纯如的纪念馆做得相当的不错。比如说,这就是张纯如当年在南京,走访幸存者的,我回到上一张照片最知名的,她当时在南京江苏省委党校有几个老师接待的,做陪同,做翻译的,网上有介绍的,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
    张纯如在南京市陪同的人员,这个是在张纯如纪念馆应该做的是剪影,这个采访的另外一个幸存者,这个幸存者也非常有知名度,叫李秀英已经去世了,李秀英在南京五台山一个地下盐亭里面躲避,躲避的时候遇到三个鬼子,三个鬼子要强暴她,她奋力的反抗,鬼子就捅刀子了,捅了37刀,这个东西有史实依据吗?有,谁记载的就是鼓楼医院的医生,罗伯特·威尔逊我们这个地方也有的,威尔逊写家书没有日记,拉贝有日记,魏特琳有日记,威尔家书很多,待会给大家展示一下,他这个提到说一个姑娘,17岁被人刺了37刀,然后怎么样,把她救活了,因为命大就是没刺到要害地方,但是她腹中的胎儿已经流产了,她当时已经怀孕了,她那个场合约翰马吉是拍到的,那不张照片是最知名的,这个地方有,那张照片李秀英,罗伯特·威尔逊医生在救治她,马吉在旁边拍,这个照片我没考证,有时候是视频的截屏,这是李秀英,当时还没去世,夏淑琴回到南京原来住的地方,南京的幸存者夏淑琴一家被杀的旧址,家里七个人被杀的旧址,这是当时的翻译是江苏省委党校的杨修民(音)当时应该是小讲师,这是1995年,这是纪念馆的雕像,这是她在美国的墓碑。
    张纯如很了不得的是什么呢?她在查找资源的过程中,得到线索,得到了美国大屠杀纪念会的会长邵子平先生的支持,网上都有相关文章介绍的,简单的说,他发现了《拉贝日记》,拉贝日记本身并没有被公开,拉贝有日记,后来人们才知道,她的日记详细记载了日军的暴行,当然没有完整的看。简单的话,今天在33街看到了几个人被杀了,后来在五台山什么什么的,都有记载很详细的,一会儿有片段,找到拉贝的外甥女的,简单来说,外甥女说《拉贝日记》就让她保管的,但是因为当时是不能公开的,因为内容太残忍了,太血腥了,那边有不好的反响,简单的说,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用我们的话说,复印了,复印之后把她请到了纽约,所以是1996年,他公开了拉贝日记,这是邵子平先生,这是拉贝日记的不同的版本,照片都有,都是在当时拍摄的,我做了一期网络的搜集,你看日记都有不同的版本,说明很重要,拉贝已经出现在好多的影视作品里面。
    我们看一下,它记载的,中文版你看,12月15日,日本士兵翻越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后墙,砸开一扇门闯入学院的医学系,该系什么什么的,12月14日中午,闯入了一个房屋,强行偷了四个姑娘强奸他们,两小时后将他们放回,这是个12月14日的晚上,又闯进了美国女权教室可克雷斯八号,抢走了一双皮手套什么什么的,闯进了美国车库,打破福特汽车的一块玻璃,又闯进汉口路的居民家里强奸了一个年轻的妇女,强行偷走什么,两个妇女的丈夫跟在日本人后面追赶,结果这两个男子被日本的士兵枪杀,所以铁证如山的,拉贝不可能凭空捏造出来,日本要抵赖大屠杀的史实是不可能的,这么长的文字。
    这个巷子的下水道三天已经塞满了好多的具尸体,昨天夜里有3000个姑娘妇女被强奸,在金陵女子学院100多公里被强奸,听到消息多数人强奸,兄弟丈夫们出来干预就被日本人枪杀,耳闻目睹的看到日本兵痞的残酷暴行,都是这种事情,时间关系我就跳了。

    金陵女子学院两位负责人(英文),程女士是方程的程,程瑞芬是魏特琳中国的助手,是舍监,就是现在我们叫宿舍管理员。
    张纯如在耶鲁大学的资料馆中查找南京时候发现了拉贝日记的线索,揭露了日军的暴行,比如还发现了丹麦人辛德贝格,拉贝日记这是我从中国版,另外讲是辛德贝格的一些记录,这是提到的辛德贝格,我们再看辛德贝格又提到难民营,什么意思呢?南京就是日本在813收购,813打上海,上海是国民政府打得很凶的,是国民政府投入80万以上的军队,国民政府,国君那个时候主要的将领,中央军地方府都上去打,我想这个是史实吧,至少有一点,在国际社会上要争口气,你如果自己骑在你脖子上拉尿都不还手的时候,我们怎么帮你,反正打得很凶,打了三个月,三个月主要是小鬼子使坏,在上海的金山卫那边登入,国民政府国君在那边没设防,他们从金山卫登入,大家知道上海的年轻人,我们都知道上海的金山县其实以前是江苏的,后来划给上海了现在是金山区,金山卫,他那个地方后面是松江,松江那边干不过他,他把国民党的军阀干掉了,干掉之后再去上海老城区,后来国军就败退了,败退往西边撤,日本人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打中华民国的首都,打南京。而且他们并分三路这是史实,我学生上学的时候我跟他们讲,(英文),学生不太会翻译,学生说从三个方面,并分三路,一路南线是守杭州湾,浙江的天宫山那一块再进入安徽的皖南进入了郎溪广州,我们大的人知道,郎溪广州进高准,进了高准之后进丽水,进了丽水往哪里打?往中华门打。第二个是中线是沿着沪宁线,沪宁线铁路线往南京打,很好打的,百人斩,拿着刀砍人头比赛,他们就是从中心打的,有记载在常州有一个镇叫横沥镇,两个人都分别砍了几十个人头,到南京是一百零个的,还有一个北信,它是战略是很厉害的,被信是贴着长江走的,长江怎么走,淞沪抗战有一块是在上海宝山,宝山打下去以后,宝山往北走就是江苏的太仓,太仓再往北走是江苏的常熟,常熟再往北走是江苏的江阴,江阴再往西北走是武进,武进往西走是镇江,镇江往西走是龙潭,龙潭往西走是燕子矶,燕子矶往西走是下关,他是抄我们的后路的,断后的,那个时候长江上没有桥,他打到下关的时候,炒后路,部队撤退的时候,不能打了,先撤退,有的拼死抵抗,有的就逃了,没法逃,逃到长江里,很多国军的士兵都有记载的,日本鬼子的军剑拿靶子扫,所以说,日本很坏,日本再往南京打的过程中,南京一些外国人,当时的情况是,美国的史料是这么讲的。
    有办法的人基本都逃了,要么有钱,要么就在西边,走廊的西边逃,日本会在东边,西边是有地方去的,我们差不多可以讲,风声鹤唳大部分都一些都逃了,但是有一些主动站出来,不逃,比如说罗伯特·威尔逊医生就是例子,他把老婆和女儿送回国,他自己留在南京,11月的中旬那些外国人,凑在一起商议成立一个安全区,然后他们还成立一个机构管理人员,安全区的组委会,国际委员会,这些人在南京日本人打起来之后,他们真的行使了,我们记载他们保护了20多万的难民,还有一个小插曲,这个人在拉贝日记发现,辛德贝格,他在南京栖霞山那边的江南水泥厂,江南水泥厂是日本和丹麦的合资的企业,他们担心设备被破坏,战争到那个地方,他们在上海招广告,他们要招这么一个人,去那边看这个设备,看那个厂,他到南京的时间比较晚,1937年12月2日才到栖霞山旁边的江南水泥厂。
    没几天日本人打过来了,栖霞山周围的村子和老百姓躲起来的,躲在厂里面去,厂里面按理说没有义务保护他们,但是他敞开大门上他们进来,保护他们。前面讲张纯如周一在淮安做了一个活动,也是非常成功的,因为她的祖籍是淮安的,是淮安人,一个叫张纯如中外人们交流研究中心,这是我帮他们策划的,一手打造的。
    这是地方的领导,这是罗伯特·威尔逊的儿子,这当然是我,我们的节目,这是罗伯特威尔逊的的儿子,有他现场的发言,这是我们来参观张纯如的纪念馆,这是她的儿子,她的儿媳妇,其中这个大女儿Elizabeth她是南京人,她生在南京鼓楼医院,是南京人,按照我们经常说的,你生在那边就是那边的人,所以伊丽莎白是南京人,后来日本人打南京之前她父亲就是,她才6岁,罗伯特威尔逊医生把他的夫人和六个月大的大女儿送走,这个是小女儿。他们很意外的,他们没思想准备,发现非常有意义的图片,其中二女儿看到都哭了,背景已经挡住了,张纯如当年去他们的家里面参访他们的母亲,罗伯特·威尔逊1967年就出世了,但是199几年的时候,他的夫人还在,这个是被挡住了,但是我觉得有意义的,就这么拍挡住就好。这个就是这么一种场合,这么一种照片。这是他们在现场的纪念馆给他们送给罗伯特·威尔逊医生的一个剪影,连夜赶出来的,纪念馆找人连夜做,做了三个。
    我们来看一下安全区,安全区的范围是22个西方人士,应该说这是复杂一点就是说,安全区管理的国际委员会22个人,是根据《拉贝日记》确认了,后来在栖霞区的江南水泥厂也冒出了两个外国人,在首届国家公祭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言中,就讲到了,这些国际的友人我们不能忘记他们,非常重要,他们是一种人性的一种光芒。大概范围大家看到,当时的范围。
    现在来讲,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那些老校区的范围,我们等会看一下,我们年纪大的人都知道,就这个范围,南京没变吧,大的基本的没变,那个叫幕府山,小东门,中府门,中央门,定淮门,汉西门,南京有多少门,水西门、中华门、雨花台过来,太平门、就是这块红的,这一块就是安全区。安全区是一个旧址,这是当时的照片,这些就是难民,还有什么,金陵女子学院也是当时的照片。这是难民的收容所,当时的照片是历史而且是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欢迎市民进入,难民在进入安全区,安全区的妇女儿童,设于最高法院的难民的收容所。
    机构请的就是约翰拉贝,孩子们不一定知道,是西门子公司,南京分公司的总经理。拉贝在他的旧址里面还挖了一个防空洞,他院子里面有几百个难民避难,当然是德国人的身份,德国人和日本二战是盟国,而且为了保护西门子的声誉加入了纳粹党。加入了纳粹纯粹是为了保护,并不是说像欧洲那些纳粹干坏事那帮人一样,但是无论怎么说,选他做主席,便于是跟日本人打交道,是这么一个考虑,这是一个史实,所以那时候机构名称都知道,就是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约翰·马吉也很重要,当然写的不全,完整的人拉贝日记里面梳理出来这22个人,拉贝、克林格尔、斯佩林、曹德欣、麦卡伦等(南京的外国人),好多都在大学里面,大学就是鼓楼医院,维特林,费奇、约翰马吉,这是英文的介绍,时间关系不打开开了,这些人这是当时部分人的合影,中间是拉贝,这是乔治·费奇等等。
    这个也是当时部分的合影,中间也是拉贝,他们带着臂章,这个臂章是红十字会的,这是Muses跟约翰马吉,这是马吉这是Muses这是中国警察,拉贝住在那经,12月9日,日本人进城了,有一个邀请函,这是红十字会的臂章,这是红十字会的通行证,我们来看拉贝,他是1937、1938年的南京大屠杀期间的人道主义。
    拉贝这是他在南京小粉桥的旧址,这是拉贝当年院子里拉的防空洞,这是拉贝的本人,这是约翰·马吉,马吉而且是南京第12中学的创始人,他们都有故事的,比如说威尔逊医生的父亲是金陵中学的创始人,马吉最了不起的是什么,他手上凑巧有一个全照用的摄影机,他拍了很多的胶片,这些都是断断续续拍的,能拍就拍,可能会被鬼子发现,发现他会有生命的危险,他就不拍了,就停了。
    这是魏特琳,魏特琳跟南师大有关,在南师大金陵女儿学院礼堂旁边就有她的雕像,乔治·费奇最大的功劳,约翰·马吉是拍了胶片,他想办法藏在大衣的衬衣里面缝在里面,从南京到上海特大公司去复制,再带到美国播放。因为我们拍的中美和南京至上的具体背景有记载的,最重要就是怎么放马吉的胶片传到国外去。
    罗伯特·威尔逊很关键,因为在日本人进城最初的那段时间里面,鼓楼医院说唯一的医生,后来才陆陆续续其他的支援他,第二年的2月份4月份才回来,他在香港没能回来,日本说他不能回来,所以说,威尔逊医生也是很了不得了,威尔逊医生生在南京,后来到16岁回到美国上学,哈佛大学毕业之后又回到中国,1936年颁发医学鼓楼的证书,在鼓楼医院档案管理都有。
    我们一般叫他被贝德世,中文名字。他还区作证了,他也写了很多书,军事的法庭有去作证的。
    这是刘易斯·斯迈思,他在第二年就写了一本书,《战争造成了伤害》这些都留下了证据,这种书。
    下面就是辛德贝格,这个照片很珍贵,辛德贝格有故事的,我们中国经济日报的记者,媒体也关注了,老带(音)我们要感谢他,费了很多的功夫,去周围的村子里寻访老人,老人说对,我那个时候怎么可能10岁,我8岁,我9岁,我10岁,那个时候有一个外国人叫辛贝,对上号了就是他。后来再想办法,同时还有一个德国人叫京特到德国出差,后来在德国的档案里面,跟我们一样比如说户口系统里面找京特,找了好几个,后来确认汉报(音)那个很像,找到汉报家里面,但是京特去世了,他夫人还在,他夫人居然保存了40几张在江南水泥厂的照片,这些照片都是当年留下来的,这张照片最出名的,我们的丹麦搞展览少不了。
    就是辛德贝格拿着丹麦的国旗,辛德贝格是30年底到中国的,他应该诞生的概念是流浪也好,冒险也好,在上海做了不少的事情,甚至做过和平饭店的保安,而且,他后来是淞沪会战的时间做了英国美的询报记者,要居高临下的拍,拍日军和中国军队交战的场面结果一个炸弹飞来炸死了,没工作之后看到有一个招聘,就是丹麦史密斯公司招聘,说我们在南京有一个江南水泥厂,我们要招一个人去看我们的设备,他应聘就成了,他是这样到南京的,在丹麦的期间,我们后面会分享一个图片,我们丹麦的作家何明森,他也在那,辛德贝格在丹麦真的太普通了,太平常了,他的个头平常,相貌平常什么都平常,但是在南京待了106天让他变成了一个不寻常的人,辛德贝格他还做过法国雇佣军的成员,去过非洲,这张照片是他在上海拍的,这是我们今年去丹麦奥胡斯给他的赠送的雕像,因为丹麦后来也重视,丹麦女王成为西方国家中,是唯一一个到过南京纪念馆的人,二三年前双方做了这样的事,后来觉得时机成熟了,可以启动了,丹麦雕像揭幕,丹麦女王这个场面,我在现场跟他的合影。当时市政府方面,可能我们也做了一些翻译,语言方面没问题,这段历史也了解,两者的结合点比较好,丹麦采访我,我讲的第一个问题是Who was terrible,他们也不知道,我们中国人跟你讲,82年前中国人做了哪些事情你知道吗?你说82年前中国人做的什么事情我怎么知道,国际社会对他了解不多,所以说,既然大家不知道,我怎么说你听我的,我不能说,我是假设。
    包括他们也问我,比如跟丹麦国家记者告诉我的,他一直说,辛德贝格是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当然我要如实回答这个是不可能的,中国很大的,你说在中国家喻户晓这个是不对的,这句话回答的有水平,是外交的水平,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说,我们前期做了很多工作的时候,这个效果就出来了,越来越多的人正在了解它,我们后面再做更好的话,了解它的会更多。
    反正他们这句话引用了,这句话被丹麦当地的报纸引用了,媒体记者大家知道叫通稿,每个地方的网站就采纳的。他写的传记(英文),中国的出版界把它引进出版,出版社是代表在现场,我来签一个字,这是关键的人物,这位女士就来的,辛德贝格没有孩子,他的外甥女是最关键的,我做外国人做南京大屠杀电视片的翻译的过程中,辛德贝格我印象很深,她的外甥女(英文)她去美国留学年代,辛德贝格把横幅留给她了,这个横幅保存到今天,很了不得,南京东郊的一些乡村送给他的,见义勇为。
    我们这次去丹麦还去了一个苏州的刺绣大师,他给丹麦的女王送了一个画像,送了一个辛德贝格的画像,这是我在现场接受了凤凰卫视的记者的采访,我也接受了丹麦电视采访但是视频没拿到,丹麦当地报纸的报道,里面有一段话,这是我在现场我们有展览,就这个见义勇为,这个是刺绣,我们展览的是刺绣,不是书法,当然后面有一个背景,女王的渔船提前两天到哥本哈根到了奥戈斯,奥戈斯是第二个城市,停在了外面,这个是实物,了不得这个实物保存到了今天,辛德贝格因为对日本鬼子也不客气,日本鬼子非常不高兴,所以到了第二年,跟丹麦的那个教授叫他走,让上海派人替代他,到了1938年2月份就走了,走了之后到了夏天就回国了,6月份还经过了日内瓦后面有一个插曲,1938年底,京特也回去了,他们就请京特带会欧洲,想方设法转交给他的,这里面多少字?这个光线不太好,仔细看能看到的,辛贝先生见义勇为,这就是辛德贝格在美国的时候,离开中国短暂回来在美国的,一直在美国,去世也是在美国的,1968年的时候,把这个给她了。
    还有一个我讲的,在1938年回去的途中,途径日内瓦,设立中国劳动代表团的团长,这个人已经去世了,但是去世的时候,做过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是中国劳工界的一个领袖叫朱学泛(音),他曾经被辛博先生中国挚友,这个是在辛德贝格护照上面写的字,护照的签字上面,因为在日内瓦播放了马吉拍的部分的影像,所以这也是很珍贵的,历史上是留下痕迹的,这是给出版社代表他们签字,这是在现场我客串,一个是他们采访我南京电视台,南京电视台的摄像师去了一个摄像,赶紧叫我采访(英文),就成为资深记者的样子,这是我们送给丹麦女王的刺绣的画像,所以云锦的布料、刺绣的手法,为了体现南京这个城市,所以是很难的。
完成刺绣以后,他们绣娘合影,这是赠送的辛德贝格的雕像,这个也是刺绣,这个是原图,就是说跟辛德贝格一起的就是卡尔·京特,京特的通讯证都是中文的。旁边经过的日本鬼子你不要进来,因为日本人在这一点很聪明的,日本日军总部对他们的士兵都有这个过程,你们遇到盟国的人也不到冒犯,因为外交分部不好,对美国是最典型的态度,珍珠港之前,在中国碰到美国人他们是尽量不惹的。
    我估计找到德国,找到京特的妇人,他手头保存的旧照片,非常我们不可能有这么多照片的,威尔逊·蜜儿是詹姆斯·麦卡伦,还有史波林,还有查尔斯·里格斯这个里格斯还和我们的农大有关系,他是金陵大学农艺学系,后来变成了南京农业大学,有记载,想解救妇女被日本人殴打。
    这些人,很关键第一,他们不但救了中国人,留下了大量的证据,还有一点到远东的国际军事法庭作证,这是马吉,这是威尔逊医生医生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作证,这是贝德士,我们分享一线,前一年江苏电视台和美国的历史频道合拍的《南京之殇》,它具体是聚焦四个美国人,就是约翰马吉,魏特琳、还有乔治·费奇,还有罗伯特·威尔逊这四个故事完全是情景再现,通过他们的书信一点都没有假的。
    这个是夏淑琴,就是在剧情片里面,她家七个人被杀,她跟她妹妹,约翰·马吉知道了之后,赶到现场拍了画面,这个是魏特琳在保护妇女,这是威尔逊医生在做手术,手术过程中有很多镜头的,包括在做手术的过程中,日本人过来抢护士,他要去把他们赶走,拿枪指着他们,信不信我打死你,后来外国人讲,你觉得你杀一个美国人对你什么好处呢?这个是威尔逊在日记里面把他的原话找到的,我刚刚讲过的,他们居民普通市民都知道,在打中国过程中,如果说盟国或者中立国的人尽量不要冒出来,因为外交风波比较麻烦。
    这个就是剧情的照片,他在做手术跑到现场里,这是三个美国人,三个美国的先生,美国的绅士他们去日本大使馆抗议,魏特琳不在里面,就是费奇、马吉和威尔逊,这是剧情里面马吉的扮演者在拍,这个视频要放一放的。
 
(视频)
 
    刚刚有一个镜头就是费奇,他们说要把马吉姆斯拍的东西,传到西方去,费奇就去了,费奇缝在这个里面,在南京,他骗了一个通行证,他原来从上海来的,费奇本来在上海工作,鬼子针对这个事情,居然没严格查,居然相信了,那个车上面,军车上面士兵有的,就他一个人,日本人搜他的箱子居然没想到搜他的身,这是他的运气,否则搜到了之后,他就命没了,网上搜到的,《南京之殇》记得搜,有时间的话,可以看一看,了解这一段历史。
    我这些年做的一些翻译的活动,从2016年开始,纪念馆这边找我,比如说去法国展览是第一次,法国展览的现场,这是展览开幕的时候,法国港城的国际纪念馆,夏淑琴家里七个人当场被杀掉的,她的妹妹被刺到的,所以说背上有刀疤的,这些都是真实的故事。
    这是在展览的参观,有的照片我几乎没用,有一位女性被日本人关押了很多年被强暴了,这些照片都在展览的,这是在第二年的洛杉矶也展览,包括这位女士是国民政府的将军张治中女儿,我们还做了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的史记,这个是在央视播放的,播放的反响很好,让我们做外文版的,外文版的很有必要,比如说,后来就跟那些外国友人的后代跟他们讲,我们知道,你们到美国人找我们拍的,中文都看不懂,我告诉他有英文的非常高兴,因为我是电视台有一个身份,叫我来负责,来把字幕做成英文的。包括去丹麦辛德贝格的展览,市政府的广电总台合作,10个人前面约翰马吉、魏特琳、费奇、拉贝、威尔逊、贝德士加上辛德贝格七个人是救人的,搜集日本证据的西方人,还有一个日本人也很重要,第一个是叫东狮郎就是公开的,站起来认错的侵华老兵,第二个是松岗人(音)原来的小学老师,这几年很了不得,他知道这个事情增加之后,一直到在日本找一些老兵,希望他们有人站出来,更多人认错,最后一个是里尔四九世(音)是一个日本历史学家,他的日本政府文部省都挑战他,你篡改历史是不对的,对年轻人是错误的历史教育。
这个打字机,这个马吉姆斯的场记单,马吉每天在外边悄悄的拍,日本鬼子在杀人,日本鬼子在干吗,马吉到晚上就敲出来的,所以这些珍贵的东西都在,影像都在,场记单都在,美国仪陇大学图书馆有一个南京大屠杀的档案,那很了不得,网上都是公开可以获得的,这是我们做的第一集的马吉。
    这是第五集的威尔逊,接下来是2018年又去捷克展览,也做了翻译。去白俄罗斯展览内容也有翻译,内容有变动的,有增加有调整的。
    公众号有一个语音导览的翻译,英文是我翻的,日语和韩语我也找人在做,我们还有第二个是日语的,我后面有简要介绍的,谁做的。第三个有韩文的大家看到的,英文是我译的,请了加拿大写了大屠杀背景小说的作家配音的,日文是我们的金景珠老师我们学校的,她翻译的,韩语是南京大学的吴蕴梅教授翻的,韩国拍了一部关于慰安妇题材电影《鬼乡》的女主角配的,慰安所成立馆,如果年轻的孩子们没去过,你们去一下,虽然可能会比较沉重,它在南京的闹市区中心,老南京人知道,这是里面的焦点人物就叫朴永心2003年11月,朴永心到现场指认,他是一个朝鲜人,二战结束之前朝鲜是统一国家,不是分裂人,所以不能是韩国人,这是朝鲜人。
    她到了现场这个房间当年被关了两年,她在1941年在朝鲜被抓,抓了带到南京,在利济巷的慰安所关了两年,两年之后日本鬼子把他带到缅甸,博物馆是很熟悉的,缅甸的博物馆嵩山,嵩山日本鬼子建立了很大的据点,嵩山的宫室里面配了弹药,配了粮食都可以接受,没问题,他那个据点修的宫室到什么地步,美国人的飞机从上面扔炸弹,宫室炸不掉,美国人大炮打过去炸不掉,他宫室牢固到这个程度,厉害吧,后来抓到工程师搞清楚结构,把他干掉没有办法,挖地道,挖三尺挖了很深,装了几十吨的炸药,被把炸死了,日本人全部死掉了,有几个慰安妇侥幸跳出来了。
    这个照片历史上很有名,我去云南讲课,云南年纪大的人都知道,其中朴永心被侮辱、被强暴后来被解救出来的时候,就怀孕了,朴永心又到云南龙岭去指认现场,朴永心是中国远征军95天的惨烈拼搏,终于在1944年9月7日在缅甸松江战役大获全胜,解救少数几个慰安妇之一,拍照片的是谁呢,就是这个中师,这个中师照片保存在美国的档案馆,2000年由这个中师公布于众,公布于众以后,2000年8月,朴永心指着照片中最右边的女性,那个人就是我,我们来看照片。
    很明显肚子大了,这几个慰安妇,这个是朴永心,下面一张也很明显,已经有身孕了,当时我们做了慰安所,就是江苏电视台公共频道采访,采访因为我正好回家照顾父母,他们给我做了一个视频的联线,这是一个画面,最近公祭日前一天南京日报对我做的视频文字的专访,那么一个小视频,拍了2个多小时,最终网上放上去是2分44秒。
    我们日语的翻译是金锦珠老师,金老师也是很有情怀的,去日本诉讼她给他们当翻译的一个报道。这是朝鲜语的翻译是南大的,吴蕴梅博士,我2001年还有一个偶然的,隔了很多年,2001年我还做过这个事,三个焦点。当时是因为什么,我进电视台帮他们做节目,正好省委宣传部说到美国的展览,翻译我来翻,2017年纪念馆去美国筹备展览,他们在美国看到的三个电视屏,纪念馆的王晓研女士就说了,感觉翻译的很好,但是不知道谁翻的,我说就是说,她没想到。
    我跟纪念馆的安全区国际友人的后人,这些年都比较熟悉,交往很多,2016年跟威尔逊医生的儿子、儿媳妇,大女儿和小女儿在这边还有孙子和孙媳妇,这是还在跟他们进行交流,这是2016年跟大家分享一下,这是威尔逊儿子、儿媳妇,这是我们当时在现场这是跟他一起在看那个视频,外国一个南京大屠杀的那一集。
    这是他们来接受采访,江苏电视台对他们进行采访,这是费奇的儿子,这个就是波莱迪的孙子,中文翻译成感同身受网上也有。这是2017年的时候,这两个约翰·马吉的孙子,两个孙子,这张合影的人更多,这是2018年去年,这是约翰马吉的孙子(英文)领养了中国的女儿。
    这是跟他孙子的合影,另外一个孙子,这就是辛德贝格的外甥女,有一个合影,这是那天完了之后,那天的现场,这是在场拍的照片,这是去年有一个合影,耶鲁大学的(英文)这是我做的截屏。
特别是威尔逊这几年,比如说在加州美国给它建了一个雕像,这是他们的二女儿在现场,这是二女儿在采访,这是张纯如的母亲,威尔逊的现场家书还有家书的视频,我们先来看视频。
 
(视频)
 
    我写的是日记,但是日记是不对,其实是家书,他没有日记,你看星期六日本人在12月14日,南京的战争结束并过去,威尔逊医生给他家人写的书信,他应该有一点日记。星期六日本在有一些地方不断炮轰城墙,他们派分队进行炮轰,但是被击退等等,所以说,他是留下了很重要的证据,我们看这样有一个屠杀,第一个背景是警察,撕裂了75%的肌肉,除了截肢没什么办法,第二个背景是穷人,切断了所有的肌肉,直到击退,穿透了韧带,而且很可能死去,他是幸存的,其他的全都被杀了。
    所以说,当地的影像里面,有一个人的后颈被砍到脑袋都可以转动了,威尔逊一直在摸这个脑袋,有这样一个记录。
    这都是拉贝日记,这是威尔逊医生的,每一个都有记载,大学就是金陵大学,他们都是University,他的亲属两个妇女被强奸,日本兵十次翻墙而进,强奸妇女,直到他们满意为止,用刀刺穿他的胃等等,这些记载都有。
    所以说,我想大家也知道,日本人否认他们这个侵华战争以及那些事情,我觉得是无法抵赖的,那些外国友人给我们留下了铁一般的证据,从2006年开始我们从国外展览,我觉得这个事情是我们做得很成功的,我们不要用主观性的语言和文字说这件事情,我们用第三方的证书被认为最客观最可靠的,当年留在南京的一些外国友人,他们留下的影像、照片、日记、书信他们做的这些东西我们拿去展览。
    所以,我想讲的是,史料是记忆的载体,也是传播与认知的纽带。历史记忆更是人们迈向未来的基石,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南京大屠杀的史实作为人类共同记忆,启示了前人的方向,这是我们吴馆长的文字,我印象也很深刻,抗战是中国历史上真正以人类历史最高的自卫战争,对于这某一刻伟大而厚重的历史,仅有国家记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建立民间记忆把国家记忆与民间记忆相融才能构成民族的记忆,民族的记忆才能承载这个光荣的历史,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通过自己的所作所为,来实现一个社会组织的良知,履行一个社会组织的国家责任,只有尽了国家责任,我们才有资格说我们在维护民族尊严,我觉得我很认同,也向吴馆长认知。
    日本不承认侵华南京大屠杀的史实,我们更具有建立世界记忆,国际传播是世界记忆唯一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让国际社会对南京大屠杀的史实有更多的认知,一直在告诫人们不要忘记历史,防止人类悲剧重演,珍爱和平、维护和平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
    根据国际友人的后代,包括马吉的孙子,还有罗伯特·威尔逊的儿子和媳妇一直在谈论这个问题,有没有可能做更多国际化的讲述,因为他们告诉我们,国际知晓的情况非常非常低,所以说,为推动人类和平事业做一些贡献,南京是中国唯一的中国和平城市,我觉得我们更有这个必要,而且我们去丹麦做活动的期间,南京市委宣传部有一个黄培女士,还在进一步的推动,更多的是和平。
    战争不能忘记,我们的民族历史不能忘记,我们的苦难不能忘记,但是我们来纪念这段历史,并不是为了煽动,要有仇恨的心理,我们更好的是要面向未来,怎么样拥抱和平,所以我们南京未来的和平计划是,当地的城墙我们抵御战争,现在我们开启城墙、开启城门要拥抱和平。
    因此我们体现构建话语主权的体系,我们要讲这段历史,要用西方的话语去讲,这是不大对的,因为西方的话语。比如说,举一个例子,他把抗日战争称为第二次中日战争,第二次中日战争你能同意吗?当第一次的甲午战争,中日战争谁是加害方?这样的措词都是侵略者、谁是被侵略者,看得出来吗?看不出来,所以我们比较描述我们的官方的词是对的,全体中国人民站起来,反抗日本鬼子侵略的战争,英文怎么说?孩子们都不知道,中华民族抵抗日本侵略的战争,这叫抗日战争。
    第二点,慰安妇提了几次,联合国的大会是有要求的,二战期间的慰安妇不能美化日本鬼子,是日军的性奴隶,我做翻译的时候都是这么翻译的,所以说要有自己的话语主权,这些年我研究话语体系中有这样的感慨,包括我们去丹麦辛德贝格的活动我们就是掌握了话语权,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国外大的媒体,报道辛德贝格活动的时候都是按照我们提供的,因为当时我做翻译,之前很多翻译,提前准备好,然后到了那边最经典的是南京市政府和丹麦市政府签一个协议,签约建立一个友好的关系,应该说20几分钟就把英文稿拿出来了。我拿出英文稿给了之后,我们南京给了丹麦的政府的方面,丹麦政府方面把这个英文稿子发给全国的媒体。我们做的这个展览,辛德贝格是谁,为什么给女王送画像?女王送画像怎么讲究,为什么用云锦布料,刺绣等等,原始的素材我们都提供了,国际媒体报道都按照我们的路子走,这就是构建话语的主权,我们称之为丹麦的活动是什么,是公共外交活动,民间的活动要精准发力,不精准发力是不行的。
    构建话语主权,确立话语主权体现国家意志,从而维护国家利益,捍卫民族尊严,树立国家的形象,体现国际话语权。应该这个是大是大非的问题,我们更加比较有责任去讲,为推动人类正义和平事业做出贡献,服务国家战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从这里开始,这就是也是一个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所以说,我看到有句话,这句话我很接受,忘记历史的背叛,我们只要不忘记历史,历史会成为永恒的,我所做的是非常有限的,当然做好翻译我也要做很多一系列的研究,他为了做好这些的事情要做更多的研究,历史要研究做更多的考证的,我虽然是另外一个方向的学者,我知道历史考证是很重要的,我们这些实时这些情况,我们应该去多一点关注,多一点了解,作为我们这样的家国情怀的体现,我就跟大家分享这些内容,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王教授的分享,我们留一点时间给大家提问,每人一个问题,有没有需要提问的?
 
    吴馆长:但是国际社会真的还是很少人知道,应该讲绝大部分都不太知道,当然我们期待如何把这么重要的历史,能够传播出去,我个人讲,用来讲好中国故事,把一些能够打动人感染人的小故事能够传播出去,这是我的一个想法,你讲的人家能接受,现在国际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说,对中国社会崛起抵触中国总有国家抵触中国以后,所有的历史都在抵触,我们把自己的故事讲好,王老师有什么建议?
 
    王银泉:我们要有更多的合作、合力,国际社会包括马吉的孙子,威尔逊医生的儿子儿媳我们都一直探讨怎么讲好这个故事,我们构建一次比较好的故事,既可能是当时一种沧桑、记忆的讲述,可能还要找到共同点,我们丹麦活动的这次成功,我们以辛德贝格作为最大的公约数,我们想讲的也是对方想知道的,所以你必须这么讲,如果你想讲的对方不想知道的,你一相情愿的讲,对方是不愿意听的。
    第二点,我们要做一个行业有关人士的通力的合作,要选故事,去讲故事,比如说中国守军在保卫南京的过程中,最后英勇牺牲在这个过程中,他给家人写的家书等等很感人。
    第三点还是要着力于以对学生的教育观点。最近我看有一位学者是钱承旦教授,我们的历史,整个西方中心比较明显,我们的历史官也是西方的人,我们老是站在西方立场去看我们的历史是不对的,现在更加好的出版要写全球史,全球史是横向的,纵向的写法会有漏洞,横向的关系纽带看不出来。全球史的一种视角最容易打破西方人,欧洲开始慢慢崛起,他们成为世界的强者,强者说他们以他们为中心,把世界进行定位,离他们近的是近东,离他们远的地方叫远东,因为讲地理方位的概念,每个人都是自己所在的地方来表示远近的,离我家远的地方的是远,离我家近的地方是近,凭什么我们中国照你们欧洲人的说法呢,而且明朝到西方的教授,他们看中国人是很强大的,他们自称自己是远西的,对我们来说是远西,我们凭什么是你的远东呢,我们还要有好的一种视角,最后还要好的讲述的渠道、载体,载体就是说,比如说这次在丹麦,辛德贝格它的弟弟还在,它的侄子,是不是去拍一些影视方面的,比如说拍电视剧,拍纪录片,我们叫群体合力,大家通力的,这些关键的国际友人,通过讲这些国际友人的故事是最好的,通过讲国际友人的故事表面会讲国际的故事,这是第三方的视角,我们到国际社会上就更有效,如果说主观性的文字去描述去讲,因为国际的话语权我们是比较弱的,西方国家确实掌握了话语的霸权。对我们国家是引进的,最近的例子是10月份,英国的卡子(音)死掉了,他们当时外交部发言人还问,你们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什么中国人冒着生命的问题冻死,到英国去,这个事情是典型的例子,经常胡说八道,他们以为他们是主宰,使他们是权威。这个是我们习近平总书记,中央也讲,中国渐渐的进入了世界舞台的中央,为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也好,我们要提供中国的智慧,中国的方案,我们怎么构建话语权,我们不需要展开太多,需要是简要的分享,我之前做的事情,我了解的情况。
     这里头是怎么样通过国际化的讲述,讲好中国故事,不仅讲四书五经这个,南京日报公祭日的前一些他们拍我片子,视频文字的推出,哪怕不存在他们退休,我觉得应该是责无旁贷的,我觉得应该是做的,有调整做的人,我相信是很多的,我至少是机缘巧合做的一些事情。
比如说,国外展览对我来讲也是第三方的验证,这也是一个认可,因为这么多年的经验,锻炼出来了,我感到很荣幸很欣慰,也特殊的条件背景下,做的一些事情。
 
    提问:王教授您好,今天听了您这个讲座以后,我个人感觉到您讲的非常好,我想说一下我自己的感悟,抗战史我们国际和国内的教育,从谈一下感悟,有一个什么词,差异,侵略者从近代以来的进行者,不仅是八国联军侵华,就是它的侵略的痕迹,报警的痕迹,你比如说,我们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过多的影像饲料自己的暴行他们查不到,为什么国内否认这个,包括日本有一个他存下来的暴行和饲料都是销毁的,都是不存在的,现在我们通过这个饲料要还原这个真实的场景,这个还原的真实场景,我们怎么传出去让国际友人世界媒体更多相信,这几个有史料的比对,日本人拍侵略战争时期拍的照片很多人是摆拍的,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他画的作品的时候,都是义和团的士兵杀这个外国人,非常的残暴,他专门认识到这个侵华是正义的,然后我们再想到一个什么案例,就是我们中职课本上用得最多的就是南京的一个画作,他是一个一名英国教官画的,他把英国的谈判的军官人尽管画的很多,但是井然有序,非常有秩序。另外一个这画上各自就是西方,西方人的视角来解读这个历史世界,我听了讲座以后有一个感悟,想听王教授请教,实际上历史,我们把中国声音传播好了是手段和技术很重要,你今天展现了这个,我做了适当的拍照的记录。我有一个想法,我们在传播真正的史实细节的时候,把那种谎言的史实,日本人摆拍战争的场景拿过来,照片摆拍的时候很有正义感,还有一些照片拿过来比对研究一下,这样我们更能揭示真相,王教授你是做研究的,你谈一下自己的感悟,比如说你在研究当中史料的还原和发现,求证中,有没有在比较中有一些认识和感想。
 
    王银泉:谢谢,这里头是这样的,我们说改造和人为的篡改或者人为的编排,我们有一些历史,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我们认为是这样的,但其实不是,一个著名的企业家提到了,我们历史的编写,我们现在西方的中国,西方一种研究的视角,他们一些学术的观点,我觉得可能是借鉴和学习,我去牛津大学做了一个专题的讲座,他要不就是说关于二战的中国抗战被遗忘的盟友大概这么一个书名,而且去年在牛津大学策划了这次的活动。
    中国的学者也去,欧洲的学者也在,这样的交流过程中,赵老师讲的就是,这样的活动可能要多一点,互相有一个互补性这是一个,我们学术研究的视角,历史研究的视角,可能一过去受到一些形态的影响还是比较多的,从胡锦涛总书记第一次发出的声音里头,在国民军队正面战场,基本的史实是这样的,第二个日本这边,包括这段历史过程中,包括南京美国的哨子兵现在也讲到的,这个是不存在的,而且关于攻占南京我们西方留下的影像记录,像马吉都是仅有的,一种是真实的,一种是摆拍的,比较里面最最值得去做的事情,这样的比较研究才能把真正的历史,还原到最真实的情况,我刚才也说的,客观上讲的我是一个翻译,历史有一个基础的情绪,其实这几年做这块也是一个了解。
    我们可能需要更多的合作,通过合作的过程中,每个人的智慧每个人的学科背景,每一个人前期的经验都是不一样的,我们通过合作通过分享拿出来这样去做,吴馆长认识,这个过程你包括收来这么多,哪怕图片做出来,历史的文件把他收来非常非常不容易的,日军支那画报是记载详细的,支那新政府成立,汪伪政府成立,这个是摆的还是真的,考证的过程,比如日本的史学家,美国、欧洲的史学家,这里面合作的空间非常非常大,这段历史去牢记他,真正接近历史真相去了解,我们在这样的场合在国际位置上讲述,这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所以说,需要通力合作的问题,包括国际友人他们也想去做,但是我们总要有一个发起,吴馆长再继续发起,赵老师也很有研究的,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不是专家不妨碍我做这个事情,我妨碍我跟大家说一说,就像我在学术会上也讲了,我的发言没什么水平,那我也说一说,整个是我们这么的理解,谢谢!
 
    赵老师:实际上我们现在对于抗战这一段大屠杀的还原,我们幸存者我们做了,我在想一个什么呢,我们大部分史难同胞的遗骸我们找不到,随着史学的发展,我们对大量的青壮年非正常死亡遗骸的DNA的鉴定,当然这也是我不成熟的想法。
 
    王银泉:说得很好,当年日本鬼子在南京有人拍了照片,送到南京的照相馆冲洗,这些照片应该真实,我想说什么,我们有的时候,真的没有了,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视角去想办法验证,尽量去验证,而且有的东西不一定认出来,就是考证,当时美国的报纸有记载,当时还有一些记者,战争中间是不允许屠杀平民的,不允许屠杀放下武器的军人的,但是他们杀人过万,关于南京大屠杀暴行的,第一个西方的媒体的报道是,芝加哥的每日新闻就是12月15日推出的,就是日军在南军杀人过万,就是美国记者在那边敲键盘,英国一个记者进来催他你赶紧走,我们的片头就这么开始的,赶紧走,鬼子来了你出不去了,后来他们上了那个船,美国海军的舰艇从南京到上海,从舰艇上面他们做了美军舰艇的发电文的工作,通过电报把稿子发到美国去,这些都是真实的记载,不让发你们是老百姓,我们军队的电台不能给老百姓用的,他们跟他们软磨硬泡,老乡关系,你是那的,我也是芝加哥的,最后没办法,给他送钱给个200元,最终给他发出去,第二天就发了,这是第一篇。
    西方人在中国也留下大量的信息,在西方我们也公布于众了,但没把他串起来,有的没有记载,有的性质不全,当时就是发生的事情,比如说到南京杀人放火,到后人是要研究、考证的,有的在法国的梵蒂冈图书馆里面,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去做,所以赵老师讲的很对的,我个人认识,做了一点一点机缘巧合做了一点事情,我们希望更多的孩子们加入,哪怕今天的孩子们,未来有转向研究历史,就做这个研究,将来拿一个博士论文做这个研究,甚至到国际社会做交流和合作,不同场合,学术话语很重要,因为学术的影响力比较大,所以我们要构建学术话语体系,习近平总书记讲到,我们要构建中国哲学科学的话语体系,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我们当下的情况下,这个强调也是对的,西方的东西不是完全西方的东西,西方不是什么都是好的,西方在过去很多是不如我们的,法国汉学家谢和耐在中国社会史里面就有论述的,中国的技术发明是通过蒙古人征服欧洲这个间接的传到欧洲去的,欧洲否则怎么会有济南,他们怎么会进行大航海呢,其实,明末清出来的传教是想把中国的思想制度传到欧洲,他给法国的大革命都做了一种思想的准备,这是一个肯定我们对世界的贡献,不是他们什么事一开始就是很先进的,这里面要有自己的文化自信,以西方为中心,什么都是以西方角度出发的视角是不对。所谓的文化自信不能过多,变得文化自负,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在沙特文物在北京展览会讲的,我们有好的,不能人家没有好的,我们都要这样客观的看,所以说,这里头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力量,学术届的还是别的,我觉得志同道合,相关的我们多一点交流、多一点的探讨发出一些的声音,像在这今天这种场合是非常好的,比如说我们以后有机会,做一些学术性的探讨,这是个人的认识,谢谢大家!
 
    主持人:我简单做一个总结,或者谈一谈我个人的感受,王教授在最后提到了,历史被记忆就会永存,我觉得今天做这个活动就是一个传承,把这些记忆传承下来,让一代又一代记忆这个历史,最终的目的不是敌对的态度,而是王教授说的一个和平的愿景,消灭这个战争,让我们以后不会出现类似这种残酷的世界,我觉得就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我觉得要从更多民间的力量包括个人的力量去做这样的事情,包括王教授提出来外国的友人提出来的事情,就是普通的平凡人,用民间的力量,虽然是普通人,在国际交往越来越多的环境下,我觉得我们个人的力量把我们中国的故事说出去,把这种和平的观念和平的思想传播出去,我觉得这才是我们做这个活动的意义,最后感谢,各位来宾、感谢吴馆长、王教授,谢谢大家!
 

分享到:
抗战史上的今天

展览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