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显光辉历程 延续抗战记忆 ——“南京方志大讲堂”第五讲在南京民间

发布时间:2021-07-07 16:46   本文被浏览过:

     
 
      7月5日,“南京方志大讲堂”第五讲雨花台区专场在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开讲。本次大讲堂邀请了江苏省政协委员、南京市地方志学会常务理事、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吴先斌,以馆藏文献为背景,作题为“斯诺与《红星照耀中国》”的讲座。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左健伟,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姜巧玲,以及省、市、区地方志办公室工作人员、地方志学会有关人员、文史爱好者等出席。雨花台区区委副书记王安伟主持。


       雨花台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也是重要的科技产业聚集区。王安伟副书记在主持时介绍,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雨花台区已成功打造软件产业、创新发展、城市更新、交通枢纽、生态环境等5张特色名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结出累累硕果,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当前,雨花台区正以“全面高新、全域创新”的生动实践,在南京“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建设的时代画卷上,擘绘出一幅高质量发展的“名城胜景”。


       位于雨花台区安德门大街48号的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是江苏省首座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由吴先斌先生于2006年个人筹资创办,馆藏抗战相关文物6000余件、书籍4万余册,免费对外开放,已接待参观者30余万人次。目前,该博物馆征集到《红星照耀中国》不同时期的多个版本。 


       吴馆长介绍,《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一部纪实性著作,真实记录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和共产党领导人、红军指战员的情况。全书共12篇,主要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先后被译为20余种文字,是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书籍,在英语世界获得了轰动性影响,特别是让西方国家开始客观地了解到中国共产党及革命根据地的真实状况。该书的中译本出版后,同样在中国产生巨大反响,不断地再版和重印,教育了千百万读者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使它成为享有盛誉、家喻户晓的经典著作。


       吴馆长以讲故事的方式,结合馆藏版本和相关背景,从斯诺为什么来中国、为何去苏区采访、苏区对斯诺的影响、《红星照耀中国》创作过程及对世界的影响、当下重温《红星照耀中国》的启示等5个方面进行解读,带领大家再次走进那段峥嵘岁月。

       斯诺是20世纪世界著名的新闻记者、作家和评论家。斯诺大学毕业后来到中国,在《密勒氏评论报》任编辑助理,在采访过程中接触了大量中国平民,特别是他1929年绥远之行、1936年在西北苏区采访活动中的见闻和对中国人民的热爱,原本他只打算在中国活动半年,结果在中国工作生活了13年,成为西方国家最了解中国人民的记者之一,毛泽东同志称他为“中国人民的朋友”。

       吴馆长在讲授时谈到,斯诺进入陕北苏区后,采访了大量的红军指战员,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顽强的必胜信心、严明的军事纪律,给斯诺留下深刻印象。特别是毛泽东的热情、坦诚和才华,大大超出了斯诺过去的认知。四个月的采访经历,斯诺真切感受到毛泽东等共产党人坚定的政治信仰,促使他由一名新闻记者成为一名为共产主义运动奔走的战士。

       吴馆长强调,《红星照耀中国》一经出版,犹如一道闪电划破了世界大战的乌云密布的天空,一声惊雷震天动地,给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鼓起了反法西斯的勇气,也揭露了国民党统治的黑暗。同时,《红星照耀中国》的出版和传播,对白求恩、陈嘉庚、华君武等国内外知名人士支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正义事业,产生了积极影响。
 

       吴馆长在讲授时指出,《红星照耀中国》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记述了中国工农红军英勇而艰苦卓绝的历程,我们要接过85年前长征胜利的接力棒,接续奋斗,接力探索,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和抗战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努力。《红星照耀中国》是讲中国人的故事,却有大量的西方读者,斯诺本人也拥有大量的西方粉丝,这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也给我们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样本与案例,我们要本着实事求是、以情感人的原则,讲好党史故事,绽放红色光芒,汇聚奋进力量。
   
       专题讲座结束后,吴馆长带领大家参观“南京保卫战”主题馆和“抗战文献”史料馆。锈蚀的钢盔和炮弹、抗战勋章、缴获的军刀、大刀队旧物、宣传画、抗战官兵书信……一件件文物静静地躺在展柜之中,无言地记录着抗战将士的精魂铁血和侵华日军的累累罪行。面对这些战争遗物和精心布置的照片墙,吴馆长为大家介绍了“南京保卫战”的经过,激情、投入的解说让大家仿佛置身于抗战现场。三楼展厅的墙上,是南京师范大学与博物馆工作团队行程22万余公里,联合采访抗战老兵 时采集到的1600余位抗战老兵的口述史手印标识,给参观者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这一张张手印标识,就是一个个曾经奋战在抗日战争一线的老兵不屈抵抗、顽强杀敌的真实写照和历史记录。
 

       开讲前,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左健伟,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姜巧玲向雨花台区、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方志南京”图书角授牌并赠送图书。

      “南京方志大讲堂”是以南京地方特色历史文化为主线开创的新型文化传播平台,通过邀请文史专家、文化名人、资深传人等,在相应历史文化场景中,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南京历史、地方特色文化等,运用授课、访谈、现场介绍等形式,借助新媒体多形式传播,成为宣传南京方志文化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是通过视频录制方式保留南京影像史志的重要载体。大讲堂具体内容经录制整理后,可通过南京市地方志网站、“方志南京”微信公众号等观看。

 


分享到:
抗战史上的今天

展览讯息